English

好书告诉你

2000-04-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阎连科

《情爱笔记》

巴尔加斯·略萨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997年,巴尔加斯·略萨的新作《情爱笔记》又一次在许多国家传诵和热卖。当最近从书中读到一个叫阿尔丰索的少年与美貌的继母关系暧昧,这使得中年的父亲不得不把妻子赶出家门,而儿子为了补救自己使父母失情的痛苦,又从中穿针引线,使父母捐嫌相爱时,并没有感到这个故事庸俗,而是感到激情对于长篇小说的重要。我想,《情爱笔记》如果不是一个少年关于性爱的心灵记录,一定是一个中年的激情梦幻;如果不是一位中年的激情梦幻,则一定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想象中的性爱的梦幻花园。杜拉斯在70岁时写出了《情人》,略萨在60高龄写出了《情爱笔记》,中国作家罕见在这年龄上还能以激情写作的人,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

徐坤

《比如女人》

皮皮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在朋友的力荐下,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皮皮的新长篇《比如女人》。皮皮就是那样一种女人,安静、敏锐,同时又素净得让人心动。她的短篇从前我读过,极其感性的,善于处理细节。比如《捅捅左肾》。她就是那么不很张扬,一直静悄悄地埋伏在她的文字后面。我以为这个《比如女人》名字起得不够豁亮,有些躲躲藏藏的,倒不如铁凝的《大浴女》来得爽快、坦率。作品既已交给“布老虎”,就已成为文学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只管运作罢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要卖得动、畅销,就是成功。

婚外恋或叫“第三者插足”的故事,在一个价值多元而混乱的时期,会持续成为热点。皮皮很善,她将一切有过过失的人都轻轻地宽宥了。《比如女人》里,写得最好的是那位当外科医生的妻子。而那个离家出走的自私的丈夫,虽然皮皮想以她的善心宽宥和原谅他,但我们实在不知该原谅他的理由是什么。“寻找”毕竟不能以“自私”作底衬。另一个介入别人家庭的年轻女孩娄红,作者在把握她时稍显隔膜,毕竟出生于70年代的新新人类一族,她们的心理流程不会跟已年届40的女外科医生一样,她们应该心理更坚硬,更无谓,更自我,也更迷茫。光是在她脸上留下几道抓痕还不够,死亡的喻意也应明示给她。“寻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得后

《启功赘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出版

这是我的老师元白先生第三本诗歌集。

元白师出身皇族,骨子里却是一个大俗人。他的诗歌是旧体,格律中规中矩,雅得很。可他的遣词造句,不但多俗人口语,俗腔俗调,就是“卡拉OK唱新声。革履西装作客卿。”“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也放胆写入,令人咂摸。特别是对于俗人的生老病死穷困,喜怒哀惧爱恶欲绝不做作绝不粉饰地有感而发。有老朋友“笑其调古而辞俗”,老师答以“劳歌莫作朱弦听,此出游民打野胡。”岂不俗到家了!

残雪

《裘利斯·凯撒》

《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著

译林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这个五幕剧的核心是罗马境界。什么是罗马境界呢?罗马境界就是勇敢无畏以及彻底的牺牲精神。这个境界接近于宗教的境界,而作者的目的,就是要讲述这种境界。但这种境界是艺术家的升华,它很难直接讲出来,这就难怪用世俗眼光来看,剧中有一些缺口,一些突兀的、不能理解的转折。

有两个人达到了罗马境界,一个是出场不多的凯撒,另一个就是这出悲剧的真正的主人公勃鲁托斯。勃鲁托斯以他那复杂的精神生活,告诉了我们理想的追求,最高精神境界的追求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追求同世俗、同肉体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著

译林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这个悲剧展示的是人性中那一片血色的、邪恶的森林。不要以为莎士比亚是在描绘一个恶人的形象,用来警醒世人。莎士比亚对于描写个别的恶人不感兴趣,他的焦点集中在人性的统一性上,他要写的是大写的“人”。正因为如此,《麦克白》可以看作与《裘利斯·凯撒》对称的姊妹篇,它突出的是人对自身原始欲望的发挥与承担。

这个剧里最重要的是潜台词和幕后的戏。当人精心体会,就会发现博尔赫斯谈到过的“两幕剧”,即浮出表面的戏同沉在底层的戏同时演出。麦克白夫人就是因为承受不了人性内部的这种“两幕剧”的撕裂而去世的;麦克白本人,则英勇地将悲剧演到了最后。

陶东风

《文学理论的未来》

拉尔夫·科恩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本书由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拉尔夫·科恩主编,收入了伊瑟尔、哈特曼、米勒等20余名欧美著名文论家的重要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在新的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语境下的最新走向,尤其是反映了西方文论在新批评之后由于不满于文学研究的日益封闭而重新呼唤文学理论的政治关怀与社会文化关怀的趋势,也反映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对于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阅读本书对于改变我国文学理论界固有的文学观念、了解西方文论的走向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李国文

《颜色的名字》

李敬泽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出版

语言会长胡子吗?我认为有这个可能。一个作家,写多了以后,老的句式,老的词汇,老掉牙的形容词,和使了数十年都滑丝了的“然而但是虽然所以”,就给人一种上了岁数的感觉。看到这类作品,通常我都脱帽致敬。但是,读了李敬泽新书《颜色的名字》,那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年轻人多一份锐气的缘故。于是,不禁生出只会跳“慢三”、“慢四”的老舞男,对年轻人劲舞那种艳羡不已的感情。

这部书,其视野的新颖开阔,立论的别出心裁,触角的敏锐多面,对文坛新面孔的快捷追踪,点评中的,也就不多说了。他笔下的透出“精神劲”,还挺“给劲”的语言,真值得刮目相看。从他那篇《颜色的名字》对于张爱玲文字中的色彩感觉的研究,便可知道这位年轻作家在语言方面,大概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

李公明

《惶然录》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著

韩少功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葡萄牙诗人、散文家佩索阿(1888-1935)的晚期作品《惶然录》是去年以来我所读过的最好的散文集。这些“仿日记”式的思想感触是一座耸立于20世纪人类喧嚣、苦难生活之上的“自我的城堡”,垒筑它的砖石无非就是两种:对自我的怀疑与坚守。时而从高处,“如同以上帝之眼俯瞰众生”;时而透过显微镜,观察、分析命运的每一颗微尘。心灵与想象中的各种瞬间的真实———如果有的话,作者的捕捉与表述都是丝丝入扣。在自我的分裂、重建中无边漫溢,但又难以叙说的那些怀疑与希望、惶惑与坚定、悲哀与欢愉,在这本书中都是坚实地凸现着。译笔很好,我甚至有点怀疑原作的遣词用语是否也达到了这种份上。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珠穆朗玛峰攀登灾难亲历记》

〖美〗乔恩·科莱考尔著韩敬译

时代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作者亲历了1996年春季攀登珠峰的灾难性悲剧,但这部书之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高踞于《纽约时报》书评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绝非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历险实录。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对于已经到来的商业性登山时代的理性认识,对于人类探险动机的真实剖析,以及对英雄主义和责任感的全面审视。去年9月的中秋之夜我到了珠峰大本营,所闻所感所思的不少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有着诚实而清晰的讨论,从中我不仅重温了那些强烈的感受,而且深化了对生命与探险的思考。我担心的是,读完它以后,喜欢凑热闹的国人会一窝蜂似的去攀登珠峰。

孙郁

《中华名赋集成》

郭预衡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倘说起文学中的形式主义,赋大概是一种吧?我未读过明清文人的八股,不知道赋和八股,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但那铺排夸饰的句式,对后来形式化的文风,确有影响。不过,上下几千年,文学史上的高人,偶以赋体为文,写下奇篇佳句者,也不乏其例。中国工人出版社最近推出一套《中华名赋集成》,把千百年来赋中佳作,差不多都聚在一起。此书由郭预衡先生主编,计三册,洋洋大观,把这一逝去的文体,按年代排开来,大致呈现了赋的发展流脉,读后让人感慨系之。

中国的古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模式,诗如此,赋亦然。好的作品,大多于套路中别出新意,不为俗韵所囿,有出奇制胜之处。赋是需要用力而为的文体,仅少数作家,方驾轻就熟,不为规则所累。在这一古老的文体里,确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一个侧面的。

孙绍振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目前有一些年轻的评论家正在大无畏地强迫余秋雨先生对于他在文化革命中的表现“忏悔”。但是忏悔只能服从自己内心的命令,哪有被叉着脖子忏悔起来的。可见,迫人忏悔的可能也并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忏悔为何物。有感于此,我向广大读者推荐老托尔斯泰的忏悔经典——《复活》。看人家19世纪的贵族是如何理解忏悔的。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作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当人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但是,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一种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笑话的时代,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引起某种惭愧的感觉。

李小山

《罪与罚》

陀斯妥耶夫斯基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谈自己阅读的时候说,他经常要访问一些老朋友,所谓老朋友,就是他以往常读的作品。我在很早以前读了老陀不少作品,可说是个老陀迷,最近我又将他的名著《罪与罚》读了一遍。确实,就其对灵魂的震撼力而言,难得有其他作品与之匹敌。在阅读过较多的现当代作品后,再次重读19世纪大师的名作,感受特别深刻。别尔嘉也夫论及俄罗斯思想时着重指出“信仰”二字,这从老陀的作品可以得到印证。如果仅仅是信仰的说教,那么老陀便是三流作家。老陀伟大在于他运用文学的力量使信仰渗透人心,他在思想的深度及形式的独创性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